电站滤水器系列 | PLC编程全自动滤水器 | 手动滤水器 | 自动反冲洗滤水器 | 电动滤水器 | ||
|
全自动滤水器
技术领域
[0001 ]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供水系统用滤水设备技术领域,具体涉及全自动滤水器。
背景技术
[0002] 滤水器广泛应用于电力、化工、钢铁、冶金等各行业供水系统,所用水源一般直接取自于江河,而这些水质中含有泥沙、杂草、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等沉积物和悬浮物。 而目前分离水中的污物一般采用全自动滤水器,
[0003] 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污物杂质无法排出滤水器,造成内部卡堵,甚至于造成滤网、排污机构变形和损坏,需要频繁停机修理。
发明内容
[0004]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全自动滤水器,解决上述技术问题,能够达到保护滤水器滤芯、延长滤芯使用寿命、操作方便的目的。
[0005]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:全自动滤水器,包括:电动装置、上封头、压盖、滤网组件、出水口、底板、 Y形排污叉管、下排污管、下封头、进水口、隔筒、筒体和节流组件;电动装置安装在上封头顶部,转动轴上安装有节流组件和 Y形排污叉管并位于同一滤网组件的两端,电动装置带动转动轴旋转,从而带动节流组件和 Y形排污叉管在水平面上转动。
[0006] 所述的压盖和底板之间安装有多个滤网组件和1个隔筒。
[0007] 所述的出水口位于筒体的左上部,并和滤网组件外部、隔筒外部、压盖和底板组成的空间相联。
[0008] 所述的进水口位于筒体的右下部,并和上封头、下封头、筒体下部隔筒内部组成的空间相联。
[0009] 所述的下排污管安装在下封头底部,并通过 Y形排污叉管与滤网组件的一端联接。
[001 0] 所述的上封头通过螺栓安装在筒体上,在上封头与筒体之间安装有 O形圈。
[001 1 ] 所述的压盖安装在筒体上部,底板安装在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并位于筒体内部。[0012]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:全自动去除污物,无需停机,保护了滤水器的滤网组件,延长了滤网组件的使用寿命,方便便捷,实现了自动化控制。
附图说明
[0013] 图1全自动滤水器结构示意图
[0014] 1.电动装置 2.转动轴 3.上封头 4.O形圈 5.压盖 6.滤网组件7.出水口 8.底板 9.Y形排污叉管 10.下排污管 11.排淤丝堵 12.地脚支座13.下封头 14.进水口 15.隔筒 16.筒体 17.螺栓 18.节流组件。
具体实施方式
2/2页
4
CN204261433 U
说 明 书
[001 5]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:
[0016] 全自动滤水器,包括:电动装置1、上封头3、压盖5、滤网组件6、出水口7、底板8、Y形排污叉管9、下排污管10、下封头13、进水口14、隔筒15、筒体16和节流组件18;电动装置1安装在上封头3顶部,转动轴2上安装有节流组件18和 Y形排污叉管9并位于同一滤网组件6的两端,电动装置1带动转动轴2旋转,从而带动节流组件18和 Y形排污叉管9在水平面上转动。
[0017] 所述的压盖5和底板8之间安装有多个滤网组件6和1个隔筒15。
[0018] 所述的出水口7位于筒体16的左上部,并和滤网组件6外部、隔筒15外部、压盖5和底板8组成的空间相联。
[0019] 所述的进水口14位于筒体16的右下部,并和上封头3、下封头13、筒体16下部和隔筒15内部组成的空间相联。
[0020] 所述的下排污管10安装在下封头13底部,并通过 Y形排污叉管9与滤网组件6 的一端联接。
[0021] 所述的上封头3通过螺栓17安装在筒体16上,在上封头3与筒体16之间安装有O形圈4。
[0022] 所述的压盖5安装在筒体16顶部,底板8安装在出水口7和进水口14之间并位于筒体16内部。
[0023]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滤水器的工作流程是:
[0024] 全自动滤水器装入管道系统后,水从进水口 14进入全自动滤水器,过滤后从出水口7输出,水中杂质通过滤网组件6时,由于其体积大于滤网孔,被截留在滤网组件6上。[0025] 当滤网组件6上聚集的杂质达到一定数量时,进水口14与出水口7间就有一定的水压差。 当压差达到一定值时,打开下排污管10,同时电动装置1带动传动轴2转动,从而节流组件18和 Y形排污叉管9也在水平面上转动。 当 Y形排污叉管9转动到滤网组件6 的下端时,做短暂停留,停留时清洁的压力水与下排污管 10形成压力差,附着在滤网组件6 上的杂质就在压差作用下进入 Y形排污叉管9,通过下排污管10排出。 电动装置1旋转,滤网组件6逐个得到清理。 当杂质排出后,进水口14和出水口7达到平衡,全自动滤水器即进入过滤工作状态, 由此实现了自动排污。